| 17种酱油质量不过关 --氨基酸态氮不达标 菌落总数超标 |
| 作者:付国进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146 |
| 酱油是烹调食物的一种佐料,其产品质量备受消费者关注。日前,省质监局对我省市场上销售的酱油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结果显示,产品抽样检验合格率为71.2%,有17批次产品不合格氨基酸态氮不达标和菌落总数超标是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氨基酸态氮是衡量酱油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影响酱油的鲜味。氨基酸态氮含量高,表明产品鲜味浓郁,质量好。国家标准规定,氨基酸态氮含量(以氮计)为≥0.40g/100mL。检验发现,有12批次产品的氨基酸态氮达不到这一要求,有些酱油氨基酸态氮的实测值仅为0.12g/100mL。GB 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规定,佐餐酱油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30000cfu/mL。检验发现,有3批次产品的菌落总数超过此规定,有的高达83000cfu/mL。GB 18186-2000《酿造酱油》规定,酱油中的铵盐含量不得超过氨基酸态氮的30%,但检验中有3批次酱油的铵盐超过了这一规定。苯甲酸是食品常用的防腐剂,添加到食品中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但它有较小的毒性,国家标准规定允许限量使用,且添加量限定为≤1.0g/kg。在本次检验中有3批次产品的该项指标不合格。 国家标准还规定,酱油的产品包装上应明确标注“酿造酱油”或“配制酱油”,“直接佐餐食用”或“用于烹调”等字样。检查发现,有些产品包装上根本找不到这些字样,有误导消费。 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未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生产工艺控制不严,菌种活力不够,发酵周期短或在产品配兑时加水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