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减小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
--省质监局出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预案
作者:雒建民 来源:《质量与消费》专刊 阅读:194
     

最大限度减小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
省质监局出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预案
本报讯(记者 雒建民) 居安思危,有险无患。近日,省质监局为规范、指导全省质监系统对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制定出台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预案》。
建立机构  明确职责
《预案》进一步明确了省、市州、县区各级质监部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责,并要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层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对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同时,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制定长效监管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预案指出,各级质监部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收集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整理、登记、上报同级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研究部署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工作,指导下级质监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反应工作方案;收到同级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的指令后,组织本部门力量迅速反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严格控制事态发展和可能发生的危害,有效应对安全风险;在本区内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报告,领导、组织、协调本部门力量快速反应,决定启动和组织实施本部门预案;向同级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报告事件信息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制定和修订本部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预案。
及时报告  风险预警
    省质监局提出,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应当注意收集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若发现安全风险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向同级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报告,负责收集信息的部门人员对掌握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在收到信息2小时内完成整理、登记和报告工作,对重大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还应立即报告省质监局。省质监局收到信息后,及时报告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并按照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的预警及应急指令启动预案。
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风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全省质监系统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分为“特大”I级、“重大”Ⅱ级、“较重”Ⅲ级、“一般”IV级四个等级。其中符合一次性死亡5人以上或出现500人以上健康损害症状;事件危害特别严重,已经对全省大部分市(州)造成严重危害的;省政府认为需要由省政府或省政府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三类情形之一的,视为存在特别重大安全风险,为“特大级”。而“一般级”是指无人员死亡,一次出现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健康损害症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可能存在潜在威胁,但还未造成明显危害的两种情况之一的。
预案要求,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各级质监部门初步确定风险等级进行报告,并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进行风险预警。
控制事态  详查原委
预案要求在应急处置工作中,事发地的县市、区质监部门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同级政府和上一级质监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已经中毒、致病或人员死亡人数,事件简要经过,波及范围,主要临床症状,产生的可能原因,发展趋势,拟采取的措施等。对重大的、情况紧急的,还要立即直接向省质监局报告。对于出现群体性中毒、致病或人员死亡的突发事件,要在获得信息或接到上级指示后2小时内到达事件发生的生产加工企业现场。执法人员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有效控制,调查事件原因;对已生产的问题食品实施查封并抽样,严防流入市场;对已销售的问题食品进行追查并通报有关部门协查;对生产加工企业依法采取责令停止生产、责令召回等措施;查清风险产品的原料来源和市场流向,及时有效地遏制危害进一步扩大。
预案要求,事发地的市(州)质监部门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对事件的处置进行现场指挥和督导,并立即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必要时请公安部门协助控制责任嫌疑人。现场指挥小组可视突发事件情况设置现场处理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预备机动组。针对涉及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市(州)质监部门要尽快对辖区相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调查,查清有关企业数量、分布、生产规模、生产条件、原料来源、产品流向等情况。省质监局将组织产品质量抽查,查清问题的根源及危害程度,为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进一步分析评估风险危害提供参考。
积极应变  消除危害
预案提出,各级质监部门应配备车辆、取证工具等应急用装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反应预案一经启动,要迅速整合系统资源,使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有效保障,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延迟应急工作的开展;要建立高效通畅的信息报告、反馈、传递、交流网络,确保上下信息畅通,即时准确掌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保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同时,要积极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工作,并着眼于长效监管和动态预警相结合,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遏制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