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平板:OLED闪闪发光
--产业正在崛起 量产尚需时日
作者:ZLRW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329
     

    10月8日,我国内地第一条自主设计建设的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大规模生产线在江苏昆山投产,这是我国在显示产业领域首次依靠自主掌握的技术实现大规模生产,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领域通过多年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据介绍,该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200万支以上OLED显示器的产能。与此同时,四川长虹投资、东莞宏威、上广电等企业也纷纷涉足OLED行列,中国的OLED产业正在渐渐崛起。

    虽然企业实现量产尚需时日,市场反应也有待检验,但有着“梦幻显示器”美称的OLED已深得业界肯定。与人们熟悉的传统LCD显示方式不同,OLED无需背光灯,它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最神奇的是,通过搭配不同的有机材料,还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达到全彩显示器的需求。除去“自动发光”功效之外,OLED还具有结构简单、厚度小、响应速度快、功耗低、视角宽、工作温度低等优异性能,并可实现柔软显示的特点。

    尽管性能优异,但京城的老百姓们对于OLED概念仍然陌生,记者在市场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都表示并不了解OLED为何物。但这并不影响其在高新电子领域“闪闪发光”,在不久前举世瞩目的“神七”探月活动中,我国宇航员所穿着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就成功采用了OLED技术,用于显示宇航员舱外行走时航天服的状态数据。和普通显示屏不同的是,针对苛刻的外太空环境要求,相关科研人员对OLED屏体材料、结构、制备工艺等进行了大量专门研究,系统解决了高真空、力学振动冲击、高低温、电磁干扰等技术问题,最终在工艺设计、可靠性方面达到了航天要求。

    OLED在某些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优势也初露端倪,其“自动发光”优势与电子行业倡导的绿色发展不谋而合。据清华大学OLED项目组组长邱勇介绍,清华大学从1996年开始从事OLED的基础研究,迄今已申请了151项国内外专利,这些专利涉及OLED材料、器件结构、工艺技术以及驱动技术等,其中部分关键专利技术已经应用于产品生产中,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提前发掘到OLED的闪光点,不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争相进入该领域,力推其成为市场卖点。奇怪的是,市场反应平平,消费者并未充分领略其优势所在,觉得产品外观看上去与普通屏幕大同小异。事实上,因为是自发光器件,OLED不仅省电,且在黑暗环境下有相当不错的视角和显示特性。

    一位液晶电视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OLED面板做成的显示器可视角度大、对比度强,不存在亮度不均匀、漏光等现象,显示色彩也不受背光等干扰,另外,OLED的“超薄”优势有目共睹,因为是自发光,省去了背光灯等相应的背光部件,所以用OLED面板做成的液晶电视,厚度要比采用LCD面板的轻薄很多。

    显然,在大尺寸和彩屏技术方面,由于设备条件相对落后,资金投入相对缺乏,国内OLED发展还存在一些“质量瓶颈”,其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也需要进一步探索。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OLED设备及原材料的供应渠道已经趋于成熟,能够基本满足规模生产的需要,只要技术继续得到完善,加速OLED本土制造及大规模生产已经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

    正因如此,OLED已在平板显示行业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明在日前召开的“2008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明确表示,OLED已在业界取得了共识,应该是下一代主要平板显示技术。国家重点支持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希望能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在下一代平板显示产业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