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热中冷思考
--
作者:ZLRW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176
     

    4月20日,2008北京国际车展正式开启大幕。2000余家国内外参展商,890辆展车,近百辆国内外新车利用本次车展在中国首次亮相。这是一场汽车嘉年华,也是各汽车厂商在这个春天为消费者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每个进入展馆的观众都感受到了这份火热和绚丽多彩。

产销量双破880万 市场火热令人兴奋

    有分析人士指出,车展是车市的延伸,也是车市的缩影。2008北京国际车展的宏大同样反映了中国汽车消费和汽车市场的热火朝天。
    从相关的统计数字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业在近两年发展的快速和热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相关统计表明,2007年,在欧美国际汽车巨头们惨淡经营之际,中国汽车业则“笑傲江湖”——无论是销量还是盈利的增长都令人眼红: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880万辆,销量增幅为22%,创历史新高。利润总额也创下5年新高,超过1000亿元,增长了65%。
    而最近来自于中国工业协会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销售达到257.87万辆,同比增长21.42%。汽车产销率为102.36%,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汽车行业2008年增长动力依然强劲,预计2008年汽车销量增长率仍将达到16%至18%。
    业内人士指出,2000年中国汽车开始进入百姓家,仅仅8年时间中国汽车工业就达到了其他许多国家所不能企及的高度。回看历史,上世纪60年代为日本汽车进入家庭的时期,到了80(1980年)年代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用时长达20年;欧洲汽车在1966年产量突破1000万,若从欧洲汽车的诞生算起,用时更长,美国也如此。
    现在,“安步当车”早已不再是现代都市社会的生活节奏,人们也已经习惯接踵而至的新车和步步下挫的价格。

降价暗含质量隐忧  投诉高企值得警惕

    然而,同样快速上升的数字还有对于汽车质量的投诉。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汽车消费投诉居高不下,汽车零部件质量问题一直是众矢之的。
    不久前,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07年年度中国汽车质量及服务质量年度投诉分析报告(CAAS)》显示,相比2006年,2007年关于汽车的投诉数量上升明显,增加了34.5%。其中,关于汽车产品质量的投诉过半,达到63.4%,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质量问题突出,经济型轿车遭到的投诉最多。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7761件关于汽车消费的投诉案例中,质量投诉占了近七成,12万元以下车型投诉又占到总量的77%,经济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轿车正成为投诉的重点。在最近的全国汽车消费投诉统计报表中,有关新车质量投诉的案例还正在大幅增加。价格降低质量和配置也跟着缩水,成为经济型车热销背后的隐忧。
    进入2008年,中国汽车业面临更多的发展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信贷紧缩等等使得成本上涨,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以高品质一步步赢得市场的信赖?还是以牺牲质量和缩减配置为前提的降价扩大销量?这是每个汽车企业在2008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将要破1000万大关的市场躁动下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汽车企业不能靠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来维持自己的发展,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如果完全为自身利益着想,这样的企业是做不大的。”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的徐垭宸如是说。

新车渐欲迷人眼 品质过硬方经典

    除了经济型车质量问题频出外,不断上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车型也显示出汽车市场的躁动不安。两厢车改成三厢车,增添一些配置就叫改款,修改一下外观就叫新款……近两年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来,新车上市的速度和频率都空前加快,甚至可以说“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新车”。刚刚上市的一款新车还没来得及和消费者“磨合”好,马上就有另外一款粉墨登场,演绎着“江山代有名车出、各领风骚三两月”的热闹和繁荣。
    然而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吗?专家指出,事实上,一些所谓的新车只是老车的改款,特别是有一些款型的车卖得不好,厂家对这款车稍加修改或增减配置后再赋予一个概念,马上就成了所谓的新车,而车辆的品质却沦为第二甚至更低的位置。然而,在欧洲市场,不少车型都是多年不变甚至是“百年经典”,随着这些车型技术含量和本身品质的不断提高,这些老车型并没有因“老”而“废”,反而成了“老来俏”。由此看来,消费者真正看重的还是汽车本身的品质,汽车制造商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要舍本逐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就认为,在价格上逐渐丧失优势的一些汽车品牌,如果不能在制造工艺、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上下工夫,与国际大品牌的正面对决就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