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政协委员高频率用词
--
作者:ZLRW 来源:中国质量报 阅读:139
        3月的北京,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正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为这个春天带来了新的感受、新的韵味。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的论述,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的共鸣。
    质量,成了不少政协委员说不完的话题。
    “我国近些年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也明显增强了。”夏文庆委员一提到质量,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买东西,想知道质量如何,售货员对你爱理不理的,半天哼了一句‘看你运气了!’”记者忍不住笑出声来。“你别笑,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谁买了劣质的东西,也只能自认倒霉,哪里知道还有渠道可以申诉。现在如果还发生这种事情,那才真是笑话呢!”这一次,轮到夏文庆委员笑了:“现在国家对质量多重视。质量话题不仅上了‘两会’,而且连我身边的老大妈、老大爷都知道质量出了问题要找有关政府部门、找消协、找媒体,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了。”
    胡可一委员还向记者讲起了自己质量意识的变化:“以前是卖方市场,能买到的东西本来就很少,能买到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人去关注质量。后来,家电行业有了‘三包’售后服务,这是企业对产品质量提供的一种保证,我觉得很好,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再后来,我买了车,我就开始关心企业是否具有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高质量服务了。”
    如果说质量意识在十几年前还只是停留在“出了问题该找谁”的层次,那么近年来,人们的质量意识已经提升到了对品牌的认识和选择上。当可口可乐、阿迪达斯这些国际品牌走进国门、走进我们生活的时候,当联想、海尔这些国内品牌的杰出代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的时候,品牌二字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变得越来越突出了。“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品牌是质量的保证,选择品牌就是对产品质量的认可。”冯军委员来自企业,他对质量与品牌的关系理解深刻。“质量应该包含3个层次:首先是让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其次是让消费者开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第三就是服务的质量。”
    如果要评选今年“两会”上委员们最关注的质量话题,“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无疑会名列榜首。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具体阐述,并提出了3项明确要求。在新华网开展的“网民最关心的‘两会’话题”评选中,该问题同样被多次点击。“安全”已经成为人们质量意识中排在最前列的词汇了。“人们关心吃的食品是不是绿色的、有机的;关心穿的衣服是不是天然成分的、对人体无害的。人们说‘安康祥和’,‘安’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哪有‘和’,没有‘安’哪有‘祥’?”郭汝斌委员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除了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质量,委员们还特别关注“国民经济发展”这个更加宏观的质量。
    “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经济发展思路。一个“好”字,正是国家从单纯注重数量增长到注重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的体现。夏文庆委员认为:“‘好’字就体现在质量上,是我们国家注重内在发展质量的表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可以保证老百姓更好地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每个春天都有不同的美丽风景,不同的时期,人们关注的质量事件、质量话题也各有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质量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走进人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