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循环经济项目 实现环保效益双赢 为了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
| 作者:ZLRW 来源:中国质量报 阅读:127 |
| 近日,昊华西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又一新产品PCE(四氯乙烯)首车发运,这标志着公司历时近一年的四氯乙烯工程成功建成投产,成为国内首家建成将CTC(四氯化碳)转产PCE(四氯乙烯)装置并实现产品商品化的企业,填补了国内CTC转PCE技术的空白,这也是该公司以履行国际公约、积极保护地球环境,争取环保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项重要举措。 位于地球上空11公里到48公里的大气臭氧层可有效吸收太阳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自20世纪30年代起,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中的制冷剂、电子线路板、精密金属零部件的清洗剂和灭火剂中,都应用了大量的氟氯人工合成化学品。这类物质排放到大气中,上升到平流层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大量破坏臭氧层。据测算,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成千上万个臭氧分子。当今,臭氧层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 四氯化碳是甲烷氯化物的一种,主要用于生产氟制冷剂CFC-11和CFC-12。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作为缔约国之一,我国承诺将在2010年完全淘汰CFC-11和CFC-12。为了履行国际公约,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四氯化碳及CFC-11和CFC-12的淘汰步伐,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并与保护臭氧层多边基金执委会签订了《关于四氯化碳和化工助剂淘汰协定》,并停止进口四氯化碳。 要解决使用中附带产出的四氯化碳,目前主要有两种处置方式:一是焚烧,只需投资一套焚烧装置即可,但是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要3000多元/吨的处置费用;二是转产,以四氯化碳为原料生产出市场需求的化学品,这是最有前景、最积极和最具实际应用价值的废物资源化处理方式。 四氯乙烯是重要的特殊溶剂,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清洗剂、天然及合成纤维干洗剂,目前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特别是干洗级四氯乙烯完全依赖进口。 据了解,昊华西南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甲烷氯化物产品生产基地,针对公司甲烷氯化物的情况,经过分析、论证,该公司选择投资建设1.2万吨/年四氯乙烯装置对四氯化碳进行转化。该项目于去年8月21日开工,今年8月4日项目建成并打通流程,产出合格、优质产品。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处理四氯化碳上万吨,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近亿元,创利税近千万元,从而达到环保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昊华西南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布尔认为:四氯乙烯项目是我公司履行国际公约,实施对四氯化碳进行削减而开工建设的一个循环经济项目。这个项目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它是一个环保项目,它将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四氯化碳转化生成无害物质;其次,这个项目是一个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项目,它完全符合国家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同时也可为国内甲烷氯化物生产企业对四氯化碳的有效处置起到示范作用;第三,这个项目还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按时履行国际公约的诚信态度,展示了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