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质监部门农资打假亮点频闪 -- |
| 作者:付国进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110 |
| 我省质监部门农资打假亮点频闪 周文邦 本报记者付国进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之际,农资质量成为农民朋友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为此,全省各地质监部门出动大批执法人员,深入乡村街道和田间地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天水:推行五项制度 在农资打假中,天水市质监局以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及其零配件为重点产品,积极推行辖区打假责任制、联席会议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农资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和农资产品质量预警制度,强化农资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与农业、工商等部门协同合作,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建立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对所有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起管理科学的质量档案,加大对无生产许可证农资产品的查处力度,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并根据当地农时季节和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在农资购销旺季,对农药、地膜等农资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抽查,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农村。 同时该局还继续开展进百村入百户抽百样的“农资打假下乡”活动,组织执法人员下乡村、进农家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受理举报投诉,现场指导农户识别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等产品,抽检化肥等形式和方法,为乡村农户提供技术扶持,增强防范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意识。 陇南:开展农资打假“三下乡”活动 春播之际,陇南市质监局开展了农资打假“三下乡”活动,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把服务送到农民的心坎上。 今年,该局把农资打假作为全市质监工作的“第一战役”。局长亲自带队,进乡入村开展农资打假“三下乡”活动。在武都安化镇商贸市场设立了主宣传台,现场向农民讲解假冒农资产品的识别方法。同时,执法人员还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购买的化肥、农药免费提供检测服务。一位农民告诉记者:“以前我们购化肥时,只看牌子,不管其他。经过质监执法人员的介绍,我们初步掌握了识假辨假常识。”据统计,在此次活动中,该局共散发宣传资料2000多份,出动宣传车6台次,执法人员和质检人员20多人次。 甘谷:乡乡有人管,村村有人查 甘谷县质监局在农资打假中,坚决推行“问责制”,使农资监管乡乡有人管,村村有人查。 据介绍,该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打假责任制,将全县15个乡镇分成南北片,每乡镇确定一名执法人员,做到乡乡有人管,村村有人查,并建立了举报网络,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同时,实行“凡进必检”制度,凡进入甘谷县辖区内的农资必须进行检验,在甘谷火车站、磐安镇设立跟踪点,做到进一批,检验一批。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介绍购置优质农资、识别判断假冒伪劣农资的常识。截至目前,该局已检查化肥生产经销企业23家,门店69个,查获假冒磷肥18.6吨,假冒和过期农药493盒(瓶),劣质复混肥8.3吨,假冒农膜32捆,涉案货值达2.1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冒农资违法行为,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高台:打假治劣和咨询服务相结合 在农资打假中,高台县质监局把打假治劣和服务基层群众结合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积极为农民介绍辨别假冒农资的知识。该局在县城繁华地段,悬挂了横幅标语、制作了宣传专栏、设立免费咨询服务台,向消费者介绍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方法及农资产品的选购和使用常识,受理消费者关于质量技术监督业务的咨询和质量投诉,为消费者免费检测商品,并向群众散发了《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化肥》等宣传资料4000多份。 平凉:农资打假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平凉市质监局提出,要把农资打假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春耕刚一开始,该局主要领导便带领执法人员深入到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农资产品质量和农民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要求。执法人员主动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利用农村庙会、乡镇逢集日等机会,向群众大力宣传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同时,该局还印制了《常用农资产品简易识别方法》小手册,向农民介绍农资产品包装、外观、色泽、溶解度及生产许可证编号、有效成分的标注等常识,使农民了解一些识别假劣农资的常识。另外,该局还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遏制假冒农资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执法人员在对平凉火车南站的农资检查中,一次就查获28吨不合格地膜,货值约4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