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监部门掀起岁末打假“风暴” -- |
| 作者:付国进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97 |
| 年终岁末,往往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之时。日前,省质监局专门部署了近期的执法打假工作,要求全省各级质监部门深入开展食品、特种设备等专项执法打假行动,彻底“围剿”假冒伪劣产品。 按照省质监局的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在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中,各市州质监局将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对重点区域(县、市城乡结合部)、重点加工点(一地一品或一地多品的村镇)、重点加工户(小作坊和黑窝点)已经确定的整治任务予以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县级质监局,按月检查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同时,要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主要是考核县级质监部门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书的签订情况,重点加工村、镇区域监管和辖区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省质监局将对整治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市、县质监局进行督察,以解决整治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市州质监局将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原则,对群众生活必须但又难以达到申请获证条件的小作坊,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对并非群众日常生活必需、但对脱贫致富有重要作用的新型食品,实施分类监管。对其中无法达到取证条件的小作坊将坚决责令停产。对有条件达到获证条件的企业,将采取各种帮扶措施,纳入市场准入制度进行管理。此外,质监部门还将严厉打击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通过现场巡查、抽样检测、群众举报等方式,密切关注使用非食品原料违规加工食品势头,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查非食品原料的来源和流向,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省质监局要求,各地要继续密切关注钢材产品质量,加强区域监管,严密防范“地条钢”的反弹势头。一经发现,要立即将生产企业名单报当地政府和电力部门,立即断电并予以取缔。对工作不力,反弹势头突出的区域,将加大检查力度,并追究失职人员的责任。同时,要严厉查处无证生产人造板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与电力部门合作,落实停止供电等强有力的措施,使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年内一律停止生产。对偷工减料、违反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小作坊要坚决取缔并予以曝光。 同时,将继续开展煤炭打假专项行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今明两年能源工作要点》提出的有关要求,加强对煤炭生产、经营、运输企业、储煤工业企业及城市煤炭用户储煤场、装车点等场所的检查,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计量作弊等违法违规行为。质监部门将与发展改革、煤炭经营管理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引导推动第三方公正检验制度。 其次,开展“黑心棉”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办法,与有关部门一同“围剿”医院垃圾棉。按照“抓源、重监管、建机制”的原则,加强对“黑心棉”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监控和整治,做到发现一起,坚决捣毁一起。进一步加大对再加工纤维集中地、集散地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棉花标识标注行为。深入开展棉花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淘汰小型锯齿、皮辊轧棉机,防止棉花市场出现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维护棉花市场经营秩序。 各地还将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按照国务院《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7-2007年)》提出的要求,把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同各项打假行动结合起来,严厉查处生产印制假标识、假包装物,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尤其是冒用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厂名厂址,伪造、冒用“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等质量标识的违法行为,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要一查到底,并将查处的侵权大案要案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