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里做出脏豆腐
--
作者:完颜华 来源:《质量与消费》专刊 阅读:205
     垃圾堆里做出脏豆腐
本报记者 完颜华 
 白花花的豆腐随意堆放在地上,周围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近日,兰州市质监局稽查大队在城关区焦家湾46号一废弃厂房内查处了17个脏豆腐加工点。据了解,这17个豆腐加工窝点日产量最高可达2吨,这也是兰州质监部门近两年来查处的日生产量最大的豆腐加工窝点。
加工现场污浊不堪
接到群众举报后,该局执法人员立即出发,很快找到了脏豆腐加工窝点。进入厂房,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脚下污水横流,头顶凝结的水蒸气滴答不止。潮湿阴暗的房间被分割成近20个小隔档,每个隔间为一个豆制品加工点,其中从事脏豆腐生产的有17个。每个隔档的摆设都大同小异:地上的大小盆内堆放着做好的豆腐、素鸡、豆腐皮等产品,而大桶内盛装着豆汁、豆渣,地面上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霉臭味。
生产量很大
据该豆腐加工点老板讲,他的厂子是一家正规的注册公司,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下面设有18个生产点,好的时候日生产量可达到2吨多,生产的豆腐制品主要销往市内一些超市、农贸市场和部分麻辣烫销售点。由于最近准备迁往新址,所以没太在意卫生状况。
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了近16吨豆腐制品,并当场将1吨多明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存在潜在质量问题或有质量问题的豆制品依法予以销毁,并责令该豆腐加工点立即停止生产,进行整改。兰州市质监局稽查大队二科王爱民科长介绍说,这个窝点是兰州质监部门近两年来查处的日生产量最大的脏豆腐加工点,从现场检查情况来看,该豆腐加工点不符合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条件,并且豆制品包装袋上面厂址和厂名与实际不符,同时还存在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和用再生塑料袋包装食品等问题。
三成豆腐出自“黑作坊”
  据执法人员介绍,兰州市每天的豆腐需求量大概在200吨左右,而目前经政府部门批准的“放心豆腐”生产厂家仅有3家,日销售量不过100吨。调查显示,每天从无证照的“黑作坊”里生产出来的豆腐达60吨左右,约占兰州市民每天豆制品消费总量的33%。豆制品富含蛋白质,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保证,极易滋生细菌。所以,质监部门提醒市民在购买豆制品时要选择有厂名厂址、经过质检合格的“放心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