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牌评价将在改革中稳步前行
--
作者:ZLRW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136
     

    当下,2008年的中国名牌评价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国务院“三定方案”明确国家质检总局今后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名牌评价活动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于是,有关中国名牌评价工作到底该不该评、该由谁评等敏感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观点,发现质疑也好,争论也罢,都是思想的碰撞,其产生的影响无疑将促进中国名牌产品评价这项事业在不断改革中前行,并将进一步推进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进程。

    名牌评价对自主品牌建设的贡献毋庸置疑

    “中国名牌评价是在中国现实的土壤上培育了8年的花朵,它也经历了成长的烦恼,但你会因为成长中有问题而质疑它为满园春色所做出的贡献吗?而且我相信,经历了风雨洗礼的花朵会更加茁壮健康……”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任常青秘书长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他的观点。

    而我国著名质量专家、国务院参事郎志正教授告诉记者:“一个国家自主品牌的多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素质。名牌评价对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作用,这种导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推动力,推动和监督企业塑造出‘好品质、好品格、好品德’的品牌……”

    中国名牌评价所形成的推动力有目共睹。翻开2001年—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获奖名单,它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名牌战略这些年来清晰的发展脉络:作为中国名牌战略中的一个具体环节,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积极投入名牌建设为主体,政府大力引导、扶持、培育,有关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名牌建设、重视名牌成长的良好环境。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秘书长石僧兰说,中国名牌评价对行业大发展促进作用非常之大,可以用数据来说话。在上半年“三率、两价”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行业还是保持了20%—25%的平均增长率,其中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中,45%的企业增长达到30%。为什么?这就是名牌的集聚效应,我们的行业名牌已经走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具备了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北新建材是2005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的。该公司整合营销部经理董占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名牌评价对社会的贡献毋庸置疑。从企业角度讲,由于我们实施了名牌战略,公司的业绩增长非常快,综合增长效应已经达到43%,而且在我们争夺像奥运鸟巢项目、国家大剧院、国贸三期等这些国家标志性建筑过程中一路顺利。对于社会而言,它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对于打假维权、发展企业非常有利。”

    质疑声来自对国情的不了解?

    既然一项推行了8年的评价制度对推动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却为何还是屡屡受到一些质疑,原因何在?

  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原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长于献忠说:“我以观察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个问题。社会上的不同声音不足为奇,这些人是对国家部门的管理职能不了解。中国名牌评选依据的是《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

  于献忠进一步解释说:“实际上,国家质检总局是实施我国质量管理的归口单位,广义上的管理包括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质检总局在推进中国名牌战略过程中,采用名牌评价的手段来实施其战略。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打造自主品牌离不开政府部门推动,所以还是应该继续评价。当然,具体评价工作该如何进一步改进,无论是由谁来做都需要再探讨。”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石僧兰秘书长说:“参与了8年的评价工作感触很深,中国名牌评价就像高考制度把很多渴望成才的人输送到人生新的高度一样,它让很多成长中的名牌提升了竞争实力,达到了新境界。至于为何产生质疑,我想是因为不了解真情。”

  显然,置身于推进中国自主品牌建设的人们对国情有着充分的了解。原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负责人蒋建业认为,名牌评价是政府为推动、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进行的正确引导。之所以产生误会、猜疑,都源于外界对情况不了解,只要深入其中调研,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何种机构能担纲名牌评价?

    事实上,国务院三定方案要求质检总局不再直接办理与名牌评价有关的活动后,争论的焦点也就集中在了到底何种机构能担纲中国名牌评价工作?

    蒋建业认为,从目前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光靠中介机构还不行。所谓的中介机构,最重要的就是用“信誉”作支撑,体现公平性。目前,中介机构在中国发展起步的时间还不长,它们支撑信誉的水平、自行建设的水平等还达不到评价的权威性,还不能够使人信服。所以,在目前情况下,需要适当地让政府进入评选活动,这会对市场起到比较正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我们目前的中介机构,其本身的发展和信誉建设,离发展目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与蒋建业持相同观点的格兰仕副总裁俞尧昌认为,如果名牌评价绕开国家权力部门交给独立的第三方去做,那么这第三方该是谁?谁又有资格成为这第三方呢?他觉得,环境条件目前还不允许。一旦名牌评价脱离了国家权威机关的约束,进行市场化运作,结果将不会乐观。

    郎志正教授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替代机构的话,中国名牌战略委员会(名推委)还是比较稳妥的过渡性机构,但其必须是在民政部注册备案的独立社团,其组成人员不能是现在的结构,而且必须有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

    如何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受访者一致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这样重要的评价工作还是应该由政府主导。质检总局、名推委应定期征求行业协会的意见及建议,及时解决评价中的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稳步前行,这项工作就很难健康地开展下去。

    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毫无保留地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于献忠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公开透明,避免显得神秘,内容上应更加透明,方式上更加社会化,形式上有所创新,比如像金鸡奖就采用群众现场投票方式,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第二,保证权威性,宁缺勿滥。否则,评价太多就失去了含金量。

    石僧兰认为,质检总局还是有公信力的,只要把一些权限放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一切就都好办。在改进工作方法上,建议国家质检总局每年对列入目录的方法要改进,每年各协会为了本身的利益在不停地往目录里挤,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质检总局让各个行业协会根据实情,先申报,然后组织专家再审批,尽量避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也让大家更心服口服。

    另外,很多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普遍呼吁:“在评价过程中,希望地方政府不要参与,直接由协会来申报,因为,行业协会掌握行业发展的走向,便于调整产业布局,而地方政府只是为了一己政绩。”

    凡此种种忠言,需要有关部门在推进工作中多费些思量,因为这些言词恳切的话语背后写着对自主品牌进步的渴望,其意义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