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费降价会降低服务质量吗
--
作者:ZLRW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171
     

    历经漫长等待,经过了征求意见、成本监审、听证会听证等多道程序以后,广大消费者期盼已久的手机漫游费上限标准终于出台了。
    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2月13日公布,3月1日起实行手机漫游费上限标准新方案,即主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4元。占用国内长途电路不再另行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据悉,两部委同时还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发改委、物价局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发出了《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要求简化漫游资费结构,合并国内漫游通话费和漫游状态下的国内长途通话费;不区分后付费和预付费用户;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实行主被叫差别定价。按照要求,现行资费方案中,国内漫游状态下的通话费(含漫游状态下的国内长途通话费)高于新方案标准的,由电信企业按照上述标准降低;低于上述标准的,不得借机涨价。
    这个手机漫游费新上限标准被外界称之为“六四标准”,以区分于先前听证会上呼声最高的“七三方案”,即主叫每分钟0.7元、被叫每分钟0.3元。与“七三方案”相比,新标准实际上降低了主叫资费,增加了被叫资费,国家发改委特意解释了把主叫收费标准安排低一些的原因,主要是考虑解决部分消费者主叫通话费不高于现行同城特例收费0.6元的需要。
    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表示,因电信企业对计费系统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将给予一定的技术准备期。确因技术原因不能按期执行的,经批准后可适当后延执行时间,但最迟不得超过2008年5月1日零时起执行新标准。

    在外地使用手机,费用比在本地要贵好几倍,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经历。那手机漫游费新上限标准又能带来多大实惠呢?看看国家发改委给我们算的一笔账:
    按新标准计算,漫游状态下的服务收费,由现行的主被叫长途通话预付费用户每分钟1.4元、后付费1.2元,本地通话预付费0.8元、后付费0.6元,主叫统一降为每分钟0.6元,降低幅度分别为57%、50%、25%和0%;被叫统一降为每分钟0.4元,降低幅度分别为71%、67%、50%和33%。
    虽然新的手机漫游费标准已经新鲜出炉,可有关新标准的争论却并没有就此终止。“对于漫游费而言,此次下调方案出台,漫游费的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画一个句号。此项政策出台,对于运营商的冲击是较大的,几大运营商要完成国资委的指标,要面对市场的冲击,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整个市场效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然而,漫游费问题暂时画上句号,并不意味电信资费改革的终止,恰恰说明电信资费改革开始坐上快速列车。随着电信资费改革的深入,电信资费将会更加合理。”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说。
    除了手机漫游费是否还有更大降幅空间这一争议话题外,伴随价格下降的同时,移动通信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是否也会跟着价格一起下降,同样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和社会争论的焦点。
    有观点认为,资费一下子降得很猛,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北京地铁票价降了,大家都高兴,但是现在负面声音也特别多,如人满为患,带来很多质量问题。电信价格同样,降得过快,需求上升很快,通话质量和服务短期便会跟不上。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固话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不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实力并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对市场的刺激作用还是会很明显的,对于降价之后的质量担忧也就不无道理。在国内某知名门户网所做的“如果取消漫游费,您认为是否影响运营商服务质量”的调查中,71.9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会”,21.08%的人选择了“不好说”,只有6.99%的人认为会影响运营商服务质量。

    虽然历时很久,过程反复,但已经执行了10年的手机漫游费坚冰终究被打破,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应当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广大电信运营商应在降低价格、利润有所下降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不下降,才能让广大用户得到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