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系列采访(一)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十年探寻求索,重庆市凭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有力支撑以及丰富的天然气和水资源的自然底蕴,已经从一个老工业基地蜕变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工业产值已从1996年的1000多亿元增至2006年的4200亿元,10年间翻了两番;产业结构也从单一的汽车、摩托车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电力能源、汽车摩托车、装备工业、化工、电子等五大支柱板块。化工产业不仅是重庆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其他几大产业的主要原料来源,也是重庆市工业产业迅猛增长的基础。2003年,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开工建设,历经3年多的发展,以天然气化工为代表的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质化工四大产业招商进展顺利,目前入园企业达35家,协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至2006年底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35亿元。预计2010年将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规划,它的发展导向如何?与其他三大化工产业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耦合关系?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又将怎样?本刊记者专访了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管委会总经理苟华。——李红杰
CCN:重庆市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目前的加工能力怎样?如何保证长期、稳定的天然气供应?请您具体介绍2006年园区内天然气的消耗情况。 苟华:重庆地区已探明的天然气可采储量为3700亿m3,年净化能力达80亿m3,川东北储量1.6万亿m3,其中中石化普光气田探明储量2520亿m3。我们园区内的天然气供给主要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目前的年供气量在11亿~12亿m3,未来中石油还将增加15亿m3/a的输送能力,而中石化将增加30亿m3/a,最终园区将达到50亿m3/a的总供气能力。 园区内现有25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已基本形成天然气化工生产体系,并培育了一批关键技术和拳头产品。2006年共消耗天然气9亿m3,实现产值70亿元。
CCN:介绍一下天然气产业发展导向及目前已入驻的天然气化工企业的产业链发展情况。 苟华:重庆市的天然气化工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全国最大、技术先进、效益最好、发展后劲最足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将天然气“吃干柞净”,深加工成多种市场前景广阔、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最终实现每立方米天然气产值超过12元的标准。 目前,我们园区的天然气化工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网络,包括天然气制甲醇、天然气制二甲醚、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制氢氰酸四大产品链,吸纳了中石化川维厂、BP、中石油、 三菱瓦斯、香港建滔、重庆长寿化工总厂等多家知名企业。 天然气制甲醇产品链规划包括甲醛、聚甲醛、脲醛树脂及醋酸、醋酸乙烯、EVA、VAE乳液、PVB膜片材以及碳酸二甲酯、甲烷氯化物等产品。天然气制乙炔产品链规划包括1,4-丁二醇、PTMEG、TDI、MDI、氨纶及聚氯乙烯、γ丁内酯等产品。天然气制氢氰酸产品链规划包括羟基乙睛、亚氨基乙二睛、草甘磷、甘氨酸等,在这一产品链上我们采取大装置带小装置,最后加工食品级、医药级精细化工产品。拟建/在建项目包括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醋酸乙烯、氢氰酸及1,4-丁二醇、PTMEG、TDI、MDI、甲醛、聚甲醛等下游衍生产品。
CCN:氯碱化工作为本园区的又一大重点发展产业,其与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产业的耦合关系怎样? 苟华:重庆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盐卤资源,重庆地区盐卤资源总储量达到3000亿t,园区所在地长寿区可开采储量达14亿t。园区的氯碱化工已开始与天然气化工产品如乙炔,石油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芳烃等耦合发展,我们长寿化工园区将很快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园区。园区的发展也将大力推进我国的产业布局调整、西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 目前由重庆市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建设的20万t/a离子膜烧碱项目已经破土动工,烧碱、氯气全部用于供应园区内的三聚氯氰、多晶硅、有机硅、羟基乙酸、甘氨酸等项目。根据目前在谈项目测算,2011年园区需50万t/a的烧碱能力为其他企业配套。
CCN:相对来讲,本地区气丰油稀,原料来源及产品市场分布是众多石油化工企业关注的焦点,请您就这方两面进行介绍。 苟华: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已批准中石油在四川成都建设80万t/a乙烯装置,并指定每年向重庆化工园区提供以下五类原料,分别为13万t双酚A、9万t甲苯、5万t丙烯酸/22万t丙烯酸酯、6万t苯酚/7万t丙酮、5万t辛醇/13万t正丁醇,为园区后续的聚碳酸酯(PC)、TDI、MDI、高吸水树脂、特种环氧树脂、特种酚醛树脂、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酯聚合乳液、增塑剂(DOP)等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化工园区内为乙烯后加工项目可提供一氧化碳、氢气、光气、液碱(30%)、液碱、硝酸、氯气、硫酸、盐酸、甲醛(37%)等后加工原料,可以开发产品。 重庆市政府提出“一小时经济圈”,努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加速重庆的发展,带动家电、摩托车等产业大幅增长,从而进一步拉动对化工材料的需求。园区规划引进的项目,均为市场需求强劲、原料优势明显的产品。受汽车、建筑行业及光盘业快速增长的拉动,近年来我国PC的市场消费迅猛发展,2000年我国PC表观消费量20万t,2005年已增至73万t,2000~200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0%。预计到2010年,国内PC生产能力为40万~50万t/a,而市场消费量将达到120万t,缺口仍然很大。TDI作为生产聚氨酯(PU)的主要原料,其需求增长十分迅速,2006年我国TDI表观消费量已超过40.0万t,预计未来几年我国TDI需求将年均增长8%以上,2010年达到55万t。MDI市场因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的强力推行,以及农作物秸杆利用产业的蓬勃发展等因素,市场前景非常光明。
CCN:园区的优惠政策有哪些?能否介绍目前园区的招商引资情况,以及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质化工四大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 苟华:化工园区享有中国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直辖市、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叠加。 所得税:2010年前按15%征收;两免三减半。进口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增值税:长寿区第一年返还增值税总额的10%,2~3年返还5%, 4~5年返还2%。三峡库区财税扶持政策:对符合三峡库区政策的企业,经政府批准,可以享受连续3年的每年80%的贷款贴息。历经3年多的发展,以天然气化工为代表的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质化工四大产业招商已全面展开,目前入园企业达35家,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5亿元。 园区产业规划以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天然气和盐卤资源为龙头,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六大产品链、六十多个产品项目。化工生产装置产品前后连接,副产品回收利用,实现原料利用率最大化,减少对环境污染,提高效益,形成循环经济,打造国家级化工园区,以及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生产基地。
本刊编辑部曾对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的资源、区位、交通、服务理念等方面进行过报道(详见2006年第50期B22),此后,我们将进行跟踪采访,全方位报道园区的招商、投资、政策等发展动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