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短期面临回调压力但年内仍望高位运行
--
作者:ZLRW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 阅读:175
     
    8月以来,国际油价走出深“V”型曲线行情,涨跌幅度达到12%左右。以美国经济基本面和石油库存为代表的需求和供应因素变化,是造成此轮大幅震荡行情的主要原因。
    随着欧美炼油厂秋季大规模检修期的到来,以及欧洲套利窗口的逐渐开启,预计未来几周美国原油库存将急剧上升,其汽油进口量也将增加,并可能导致后期油价较大幅度回调。但从中长期基本面来看,对供应的担忧将使年内市场坚挺,油价可望持续在高位运行。
    8月以来国际油价走出深“V”曲线行情,需求和供应因素轮番吸引业者眼球是主因
    炼厂故障、美伊局势再度紧张和基金推动等因素,使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价在8月初盘中创下每桶78.77美元的历史新高,超过去年7月14日所创的78.40美元纪录高位。但在创下新的历史高位后价格随即滑落,最低曾触及每桶68.63美元的低位。此后,油价持续回弹,9月11和12日,WTI连破纪录,截至9月12日,NYMEX 10月原油期货收于每桶79.91美元。若从8月23日每桶69.26美元(收盘价)开始的反弹算起,期价反弹幅度已超过15%。
    8月初,美国股市反弹缓解了对美国原油需求的担忧,而市场预计的美国政府数据将显示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和炼油需求上升,加之基金的推动,油价随即触及了78.77美元的历史最高位。但随后天气预报称即将到来的飓风季节可能没有最初预计的那么活跃,期价因此受交易商获利了结的打压而从高点回落。之后美次级债所引发的危机进一步令全球股市下挫,受此忧虑影响及多支基金流动性出现问题,油价进一步回落。8月6日,WTI每桶下跌3.42美元,重挫5%,创下自2004年12月27日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此后,原油期价震荡下行,在接近每桶70美元处逐渐企稳,各国央行注入更多资金以平复下跌的股市,引发了空头回补买盘;加之飓风临近墨西哥湾以及美原油、汽油库存不断下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油价自低位反弹,又几乎是直线拉升至每桶80美元附近。
    需求和供应因素轮番吸引业者眼球,是最近一个多月国际油价走出深“V”震荡行情的主要原因。
    美经济基本面、美国石油库存、飓风和基金动向,影响后市国际油价因素分析
    ――需求方面。美国次债危机尚未过去,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其演变趋势。
    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预计,美国次债危机造成的损失可能在500亿至1000亿美元之间。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已经暴露的问题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实际损失可能高达3000亿至5000亿美元,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更难估量。瑞士信贷集团专家分析认为,美国次债危机可能要到2008年年底或者2009年上半年才能完全平息。在此期间,市场可能会不时面临新的冲击。
    然而,虽然美国金融业遭受次级债冲击严重,美联储日前却表示,美国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受到影响。6日美国劳工部等机构公布的多项数据也支持了美联储的判断:7月美国新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象征美国经济景气度的服务业指数和零售业数据都好于市场预期,第二季度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也达到两年来最高水平。
    ――供应方面。最近备受关注的欧佩克产量政策问题,终于在9月11日于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第145次部长级会议上尘埃落定,欧佩克决定从今年11月1日起将该组织原油产量提高50万桶。美国能源情报署《短期能源展望》总编指出,尽管欧佩克决定增加50万桶日产量,全球原油市场仍将紧缺。他指出,欧佩克的决定将有助于缓解原油价格,但只是从每桶70-80美元范围的上位缓解到这个范围的低段。美国能源情报署在刚刚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中指出,鉴于欧佩克产量限制、需求增长、非欧佩克供应量增长缓慢以及下降的库存,石油市场基本面可能仍将紧张。基于以上判断,市场完全忽略了欧佩克的增产决定,11日和12日油价继续上攻。
    路透社的一项调查显示,欧佩克10个有配额的成员国8月份原油总产量日均2674万桶,尽管比日产量目标高86万桶,但是与7月份相比变化不大。由于伊拉克降低了出口量,8月份欧佩克日均总出口量低于7月份。
    市场对于供应方面的另一个关注点为美国原油和汽油库存的变化。9月3日是美国劳工节,意味着汽油需求高峰的结束。然而,虽然美国夏季驾车旺季结束,但全球性车用燃料供应偏紧可能继续支撑汽油市场。穆斯林斋月从9月中旬开始,印度尼西亚9月份汽油进口量将比8月份提高近两成,达到16万桶/日。国内供应吃紧,预计将使中国9月份汽油出口量降到2.5万桶/日的两年来最低水平。
    即使汽油需求量下降,市场供应不足也可能引发汽油价格反季节上涨。美国能源部12日的报告显示,截至9月7日的一周,美国原油库存下降710万桶,下降幅度达2.2%。这是2006年12月22日以来最大的单周原油库存降幅。3.226亿桶的原油库存总水平为1月19日以来最低水平,也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美国原油库存比去年同期低2.7%,是自4月27日以来最大的年同比差距。同时,纽约商品交易所交货地库欣地区原油库存也下降了50万桶。当周,美国汽油库存连续第四周下降,目前总量为1.904亿桶,已经降到历史低点,远低于历年平均水平。一旦其他原因导致原油供应持续受阻,脆弱的汽油供应链条可能断裂。
    ――气候因素。8-11月是飓风活跃期,眼前飓风是影响国际油价的最直接因素。墨西哥湾是美国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加工地区,其原油产量占美国总产量的三成,并且集中了大量炼油厂。“迪安”和“费利克斯”虽未对石油设施造成重创,但也影响了原油产量,从而推高油价。据美国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将发生13-16场命名风暴、7-9场飓风以及3-5场强飓风。而以往年份的平均水平为9.6场命名风暴、5.9场飓风以及2.3场强飓风。
    ――投机基金。最近,对冲基金和其他大型投机商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再次增加多头合同并清理空头合同,使得净多头增加,同时持仓量增加意味着新的买盘增加和空头回补。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当周,投机基金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中持有的净多头从前一周的22178手上升到50938手。投机基金持有多头221536手,比前一周增加17693手;持有空头170598手,下降7067手。大型投机基金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中持仓量1489231手,增加56508手。
    国际油价后市:短期面临回调压力,年内仍望高位运行
    本周以来,国际油价上涨速度加快。10日,WTI每桶收于77.49美元,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0.79美元;布伦特每桶收于75.48美元,上涨0.41美元。11日,WTI每桶收于78.23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74美元;布伦特每桶收于76.38美元,上涨0.90美元。12日,WTI每桶收于79.91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68美元;布伦特每桶收于77.6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30美元。墨西哥油气管道因遭到人为破坏而发生6次爆炸,并可能导致输美原油供应减少;美国原油和汽油库存出乎意料的下降;墨西哥湾的一股热带低气压12日升级为热带风暴,使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连创新高。
    尽管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度下降,但是有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石油管道故障导致了原油库存大幅度下降,而今后一段时期,欧美炼油厂大规模检修期将到来,预计在未来的几周美国原油库存将急剧上升。虽然上周美国汽油库存下降了70万桶,目前水平远低于历史同期范围,但是随着来自欧洲套利窗口的开启,预计本月美国汽油进口量将增加,从而打压价格,短期油价面临较大幅度回调的压力。
    然而,从中长期的基本面来看,油价可望坚挺,对供应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支持这种看多气氛。大西洋飓风季节远未结束,今秋多少还会有些意外出现。经历过两场温暖的冬天,今冬气温可望回复到正常水平,取暖需求增长预计要比上年高。同时,在仍较强劲的需求和较低的库存水平下,炼油厂检修期或将延迟,或者检修后的炼油厂会伴随一些故障,任何供应方面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增添冬季需求高峰到来前的油价看涨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