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标准化三个产业一齐推
--
作者:付国进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186
     

我省是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省份。但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却显示出勃勃生机。2005年,我省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数量达到9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达到37个,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超过130项,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80%,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超过95%,标准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近年来,全省各级质监部门按照“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紧紧依托标准化,发挥“以标补晚”后发优势,为经济发展增砖添瓦。

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魏孔泰介绍说:“去年,我省把制定标准、推行标准、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和服务作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措施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质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形成了合力”。省质监局对“采标”有效期内企业及采标产品情况进行了汇编,并积极配合兰州市开展“国家重要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和甘肃“飞天种业”重要技术标准试点企业活动。天水星火机床厂、兰州连城铝厂、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白银公司白银铝厂、兰州好为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五户企业获得了“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全省去年组织验收(复审)通过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达到44种,申请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达到30种,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和91%的县市区企业实现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全省县以下工业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由43.95%上升到98.35%,提高了54.4个百分点,标准化工作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显现。

与此同时,省质监局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实施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标准技术服务,积极为我省特色农产品和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制定地方标准。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动员和鼓励农民群众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把农产品质量关。

据魏孔泰介绍,我省第五批43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省质监局积极为陇南、张掖、甘南、兰州、临夏等市州的特色农产品组织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对兰州、白银市等示范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促进了示范区建设。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永昌县啤酒大麦生产基地的平均亩产达到484.5公斤,比上年增加了57.5公斤,为农民增收近100元。甘州区玉米杂交制种技术标准化示范面积超过41万亩,玉米杂交种子的产量达2.7亿多公斤,经济收入6.4亿元,人均经济收入达到700元,比2004年增收近100元。

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中,质监部门积极开展《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制定并发布了《洗染行业质量》、《洗染企业(店)分等定级规定》、《绿色饭店》等一批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