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新路 -- |
作者:xiaofan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报》 阅读:288 |
农村食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漯河市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国唯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近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新路子,确保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05年11月,全国、全省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漯河召开。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四化工程”,加强整治引导规范。一是标准化生产。通过设立农业标准化组织、实施标准化项目和发布农业地方标准,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首位。二是规范化监控。通过在全省率先推行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严格落实食品市场货源备查等四项制度和加大食品卫生质量监控力度,促进了农村食品市场的安全。三是经常化整治。通过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劣质奶粉和饮料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了食品市场,维护了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四是品牌化经营。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出了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和知名品牌。目前,全市有3家企业进入中国食品工业百强,8家企业进入河南省食品工业50强;食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0个、河南省名牌产品11个。 二、建立“三个体系”,全方位加强信用建设。一是建立政府监管体系。通过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监管组织,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纳入目标考评体系,使农村食品安全实现了监管的全覆盖。二是建立行业自律体系。通过把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建立起协会组织,或推行会员制,全市已建立有12个食品专业协会和163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了行业自律能力。三是建立社会监督体系。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公开栏、实行举报制,增强了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推进超市进村,培育农村新型物流生态。坚持以培育、引导、规范为手段,积极推进超市进村,引导现代消费理念、流通方式、市场机制“三下乡”,促使农村消费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建立起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农村新型物流业态,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目前,我市以汇通集团为依托,在临颍县15个乡镇80多个行政村建起了超市,汇通专卖店、加盟店450多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广大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放心食品,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