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谁的事
--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阅读:80
     

  为了扭转销售下滑的不利局面,日本一家调味品生产企业的老总向全体员工下达了一道硬命令——

每位员工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一条能够实现销售增长的建议。为了企业和自己的前途,各部门接到

指示后都积极行动起来。提交建议的期限快到了,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除了一位女工。

  第二天就要交建议了,这位女工急得吃不下晚饭。她想往菜上撒点调味粉,却由于调味粉受潮结块

怎么也撒不出来,这使她越发气恼。这时她的儿子拿起一根筷子把调味瓶口的小孔捅开一个大窟窿,用

力搅了一下,调味粉就撒了出来。女工的母亲说:“如果你实在提不出建议的话,你就把这个办法拿去

试试看。”女工觉得很可笑:“这算什么建议?”不过第二天她还是把“将瓶口开大一倍”这个建议报

了上去。
  令这位女工感到吃惊的是,她的这条看上去很荒唐的建议竟然得到了高层的认可,并入选15件最佳

方案之一,而该女工也因此获得3万日元奖金。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这条建议实施之后,公司销售额果然

有了明显提高,为此,公司又给予这位女工一次特别奖。受宠若惊的女工暗自感叹:“提建议,本以为

很难,原来这样简单的想法也叫建议!”

  事实上,“把口开大”的想法被作为促进销售的创意也曾有人提出过,提出建议的人同样受到了公

司的嘉奖,只不过这家公司生产的是牙膏。由于这事也发生在日本,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日本人的创新

意识刮目相看。尽管有人对这种“创新”表示不屑,认为“把口开大”的日本式精明,增加了公司利润

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实质上算不得什么聪明,只能说是一种狡猾。但是我们换个角度看,日本人重

视创新,鼓励人人创新,而每个人又都积极参与创新的这种精神和社会氛围,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

鉴呢?

  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同样,就创新而言,不管领导、下属,也不管大点子、小点子

,只要这个人的点子能够实现现实突破,带来效益,那么这个点子就是好点子,提出这个创意点子的人

就是有价值的人,值得奖励和尊重的人。问题是,天下并不缺少耗子,也不缺少猫,缺的是能够发现耗

子的猫,而尤其缺的是猫能够积极逮耗子的有利环境。换句话说,创新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就像上文

提到的创意点子,困难的事情倒在于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创新是件容易的事,并积极参与创新。

  也许那位日本女工的创新点子带有“瞎猫碰见死耗子”的意味,但她“本以为很难”的事情之所以

在那家公司变得容易,与该公司为她这只“瞎猫”提供了“逮耗子”的机会这种前提条件是分不开的。

想想看,如果她本人并不觉得自己的建议“可笑”,而是公司高层视其为“荒唐”,那么她这只“瞎猫

”便永远没有“逮住耗子”的运气了。

  比起日本的这家公司,IBM在鼓励人人创新,营造创新环境方面做得更彻底,力度更大。几年前,

IBM内部进行了一次破天荒的大胆试验,发动公司员工在内部网上对IBM的价值观发动了名为“ValuesJam

”的大讨论,包括CEO在内的5万员工参与其间。尽管这场各抒己见的大讨论产生了9300个点子,甚至引

起了一些混乱,但最终有191个不同的建议和创意得到认可。公司决定从这些点子中选出一个“钻石点子

”,并为这个点子提供1亿美元投资。这场规模空前的脑力大激荡为IBM树立了一个具有非常超前意识的

全球企业形象。这种形象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商业价值,可能要远远大于那个获得1亿美元并实现商业化

的“钻石点子”本身。

  创新是谁的事?关于这个问题,日本的那家公司和IBM公司均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然而我们中国的许

多企业及其员工却对这个问题并不敏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领导们大会小会强调的是创新,普通职

员们听得最多的也是创新,但到底该如何创新?许多人都觉得创新是件很难的事情,它只是上层决策者

和精英们的“责任”或“专利”,离自己很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猫缺乏逮耗子

的积极性和环境。